蚕丝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蚕丝指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蚕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柳蚕和天蚕等。基本上以其所食植物叶子来区分。桑蚕是指吃桑树叶的蚕,柞蚕是指吃柞树叶的蚕。
桑蚕为家养蚕,多产于江南,尤以杭嘉源一带的为上品,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现在广西成为了最主要的产区之一;柞蚕多放养在野外的柞树上,多产于辽宁、山东一带。
从所结蚕茧的外观来看,桑蚕茧个小色白,纤维细,柔软,光泽好;柞蚕茧个大色黄或灰黑,纤维略粗,刚性好,较硬,光泽略暗。由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缫丝时,把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成丝条,统称蚕丝。除去丝胶的蚕丝,称精练丝。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其次是柞蚕丝,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
从微观结构看,茧丝是由两根单丝构成,每根单丝由芯部的丝素和外被的丝胶构成,其中丝素占70~80%,丝胶占20~30%以及少量茧丝腊、碳水化合物、色素和无机物。一根单丝丝素是由900~1400根直径约0.2~0.4μm的细纤维构成;一根细纤维是由1000根直径约100~150的微纤维构成,纤维自己有孔隙:微纤维内部是取一种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相间的构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茧丝表面在纤维长度方向有0.04~0.05μm的平行的微原纤细波状起伏,在纤维方向可以看到与原纤平行的沟状结构,这种沟状结构在野蚕丝纤维上更为明显。柞蚕丝中巨原纤的排列基本平行丝轴,具有层状排列结构,基本呈疏松状态,可能是柞蚕丝绸织物吸湿、透气等性能良好的原因。
二、桑蚕丝和柞蚕丝的主要区别
A、柞蚕是野外自然放养,而桑蚕是人工放养。
B、桑蚕丝纤维长度明显长于柞蚕丝,而直径明显比柞蚕丝细。
C、柞蚕丝中丝素的含量大于桑蚕丝,丝胶的含量低于桑蚕丝;
D、柞蚕丝与桑蚕丝的氨基酸组成不同;桑蚕丝的横截面为近似正三角形,柞蚕丝的截面为扁平三角形。
E、从内部微观结构中的疏松程度比较,柞蚕丝比桑蚕丝好。这可能是柞蚕丝吸湿、透气等性能更好的原因。
F、抗紫外线、耐酸碱等方面,柞蚕丝优于桑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