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时期的班超与匈奴
张骞以后,对于汉朝来说,必须使西域,特别是东土耳其斯坦(今新疆省内的地区),归入自己的版图。因为这个地区,既是对匈奴作战的要冲,又是与西方交流的通道,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地区,以绿洲为中心的国家,多的时候据说竞达三十六国。尽管每一个国家业不怎徉强大,但由于路途遥远厂加上军费浩大,所以要统治这些国家,却也并非容易。这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一位武将班超。他于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出生于平陵(陕西省咸阳)地方。在父、兄、妹都是学者的家庭环境中,他曾一度也有志于走文官的道路,但以后却渐渐地以武人而显露了头角。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七十三年),征讨匈奴的势头很大,后汉将军窦固在国境附近击溃匈奴时,班超也曾立了大功。接着,就派他作为首脑出使西域,到达鄯善国(原楼兰地方),其目的是为了使鄯善国臣服后汉。在那里,冷不防与匈奴的使节团不期而遇,班超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铭言激励上众,袭击匈奴使节而加以全歼。就这样臣服了鄯善国。同年,即公元七十三年,他又再度出使西域,这一次臣服了和真。这样,隔绝了七十年的西域南道,又处于中国的势力范围之下。翌年,他的第三次使节团到了疏勒(喀什噶尔),使它成为中国的友邦。班超带去了妻子,决心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