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马尔罕的铅管水道
公元712年,这是屈底波收获很多的一年。他首先征服了花刺予模(今墓瓦),接着就长驱直入,包围了撒马尔罕。当时,撒马尔罕的国王一名叫古拉克,在唐代的史书上则称之为乌勒伽。不禁使人想起,过去在邦齐千特博物馆看到过的、这个国王命令铸造的货币。他一定和布哈拉王族一样,是个操粟特语的、紫髯碧眼的胡人。
乌勒伽王向锡尔河北面的赫支国(阿拉伯人钓察赤,今作塔什干。唐代的文献上称为石国。我有一个已故旧友叫根津,是新泻县人,我现在还记得,他常常告诉我,说他自己的一族是古代从中亚的塔什千来的,因此,同族里面至今还遗传着与西域人相似的风采,他自己也还在眼睛和眉宇之间有这种特征。假使这是事实,那末日本无疑就有了远经丝绸之路、从中国再到日本归化!的石国人,这决不是不可能的事。在阿拉伯,取名塔什千达伊的人似乎相当多,在约旦,好象也有这些人聚居的集市,他们都是来自塔什干的,不知什么时候到麦加朝拜而在此定居下来的)和费尔千纳等处求援以进行抵抗,但最后终于被迫投降。屈底波的进攻是相当迅速的,他击败花刺子模,在那里留下镇守的部队,立即向撒马尔罕进攻。接着就和乌勒伽缔结和约,和约的全文在阿拉伯史书上有所记载。
当时的撒马尔罕,位于今撒马尔罕北部的阿夫拉谢布的荒野。街市区称为谢哈列斯坦,在萨拉夫香河南岸干燥的高地上,四周围有高墙,城外绕着深沟。据十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者们所传。在谢哈列斯坦南面的运河中,已有这样的设备.即用铅制的地下水管,把水引到市街中央的广场,然后向市街的各处供水。在阿拉伯人征服这里以前,这种设备已经存在。到了十世纪,拜火教徒扣任管理这种地下水管的工作,他们虽然是异教徒,由于从事了这种管理工作,因而免去了他们应当缴纳的人头税。
在屈底波攻占这里以前,撒马尔罕的人们,也是依靠这种地下水道而生活的。此外,谢哈封斯坦的城门四开,东面的称为秦巴布(中国之门),这是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丝绸和其他货物的贸易而留下的名称。北门称为布哈拉巴布,这是因为从此门沿萨拉夫香河西进可以到达布哈拉,所以这样命名。
南门称为佳沙巴布,这当然是因为从此经过怯沙(史国)和铁门,可以到达去阿姆河渡口特尔梅兹的大道。屈底波到此以前的约八十年左右,玄奘法师必然是出此门而去天竺的。此门的别各又叫大门。
西门另外还有别名叫奈乌巴哈尔巴布(新寺之门)。所以称为新寺,因为新寺以外,还有一个叫做维哈拉的佛教寺院。阿拉伯人称门为巴.布,这就说明这些名称是在阿拉伯征服后才流行的。在这以前,这里通行伊朗族的语言,城门.玮做达尔瓦萨。
屈底波降服了这个国家以后,就在谢哈列斯坦北部高地的城碧中驻扎了强大的部队。乌勒伽王和撒马尔罕的商人们,据说就离开了谢哈列斯坦,在其北面的法兰加斯地方建立了新城。
共有[1]条评论记录【我来说两句】 |
|
|
1、 网友:红鼻子 2013-1-23 11:24:19 |
不懂这个,路过打打酱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