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ihuangsilk.com
www.sihuangsilk.com
www.sihuangsilk.com
丝煌

浅析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变迁

http://www.sihuangsilk.com 发布日期:2012-02-20 访问数:2320【字体: 打印本页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该文分别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方面着手,论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变迁。绵延七千多公里,历时几千年之久的丝绸之路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从公元前15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变迁:张骞出使,玄藏西游,马可波罗东来,郑和七下西洋……在这条道路上也留下了太多中西文化交往的千古佳话,下面笔者就根据那一段段已然远去却不会被遗忘的历史,谈一谈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变迁。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变迁
    众所周知,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如今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居然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条草原之路经考古门专家们证据,竟可以追溯到上古年间,也就是当今丝绸之路的雏形。那时候的丝绸之路上所交流的文化并不是丝绸文化,而是海贝、玉石这等简单易携的原始物品,笔者称之为“原始文化”,然而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原始文化的传播,才令后来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和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世纪开辟的河西走廊,有力地促进了欧亚大陆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据考古学者考证,那个时候的欧洲已经出现来自中国的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因此,丝绸可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很久以前的国外著作中,作者常常把中国称作“赛里斯”,意为“产丝之国”。公元前416—前398年间在波斯宫廷供职的希腊人克泰夏斯,是所发现的文字记载中提到“赛里斯”这个产丝之国的第一人。雏形期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每个时期都畅通无阻,而是仅在和平时期和相对安定的环境才能做得到,但实际上这种和平时期和安定环境犹如凤毛麟角,国与国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战火纷飞和动荡不安的情况之下,所以当时的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文化上的交流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直至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正式开辟丝绸之路之后,东西方才真正进入了文化交流阶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把中国的丝绸,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回来的时候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其实这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的第一次变迁——由原始文化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文化
    战争频仍,朝代更迭。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的丝绸之路上,有过熙来攘往的人群商队,有过川流不息的马匹车辆,也有过道路萧条鞍马甚稀至封闭的时期。到了唐朝的贞观年间,当时的统治者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国家的强盛,空前的繁荣,致使丝绸之路上又恢复了汉朝时熙来攘往的人群商队和川流不息的马匹车辆。而此时的丝绸之路上所传播的文化已不仅仅是丝绸文化了,中国大量先进的文化如农耕文化、印刷造纸文化等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其他国家,同时佛教文化、歌舞文化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政府还接纳了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应该算得是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的第二次变迁。期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唐三藏为求得真经,于公元626年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取得佛经后于公元645年返回,历时19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归唐后,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写成了千古奇书——《大唐西域记》,书中对丝绸之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衍变、地理方位、都城分布、民族宗教、民俗风情、语言、文字及社会经济情况都进行了详尽地叙述,可谓是博大精深。后来吴承恩根据此书创作出了另外一部千古奇书----《西游记》,从此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繁荣和西域各国的辉煌。
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
    唐朝末年,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丝绸之路上又失去了往日熙来攘往的人群商队和川流不息的马匹车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也因此带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说起“海上丝绸之路”也许在一般人眼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路一样,不但加深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也推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张骞从陆地出使西域的同时,汉武帝派遣黄门译长带领招募的人员携带丝织品和黄金等出海,换回明珠和其他珍宝异物。黄支国南面的已程不国,是汉代海上使者所到的最远一站。据学者考证,汉代使臣的航线,大致是经今天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到达孟加拉湾,再由印度东海岸,经斯里兰卡回航。
    2009年3月份,中日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笔者有幸参与并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日本政府曾19次派遣使者来中国,最多的一次竟达500多人,主要目的是用贡品来换取中国的丝绸。公元753年,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随他东渡的有雕刻、雕塑、镌碑、铸造、绘画、书法、丝织、建筑、医药,乃至酿造、烹调、园艺等各种人才。这些能工巧匠都把他们的专长无私地一一传授给日本人民,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由此,丝绸与陶瓷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两大文化的化身,实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第三次文化变迁。
    公元15世纪,明朝三宝太监郑和奉永乐大帝之命,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之久,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发展至人类历史的巅峰,同时也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鼎盛。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满载着深受各国喜爱的绫绢纱罗彩帛、锦绮、瓷器、药材等物品,航行于南海直至印度洋。第6次回航时,有16个国家的使节随同船队来访。至公元1423年,来中国的使节和随从有1200多人。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这段辉煌的历程我们可以从最近在央视八台播出的《郑和下西洋》中一饱眼福)。明朝后期,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主要以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往西方的航路,此时更多地加入了西方的因素,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各洲的海上大动脉。
三、结语
    历史的车轮飞快无情地转动着,清朝末年的丧权辱国,民国时期的战火粉飞,使得丝绸之路失去它本来的意义,变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对于那段历史和那段文化的变迁已经作为反面教材永远铭刻在了国人的头脑当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仍是中国和西文国家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依然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分享到:
共有[0]条评论记录【我来说两句】
我要评论 | 称呼:(必填)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章搜索
关键词:
丝煌丝绸二维码
丝 煌 微 信 公 众 号
正品保证支持定做售后保保障支付保障
关于丝煌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合作加盟 | 丝绸知府 | 联系我们 | 切换城市
Copyright 2012 sihuangsilk.com All Right Reserved 杭州丝煌丝绸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8324042 传真:0571-85789537 邮箱:sihuangsilk@163.com 浙ICP备12018226号-2 工商执照
杭州丝煌丝绸:http://www.sihuangsilk.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