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路的西段
丝路的西段,是以塞流西亚为起点,向西北行有几条不同的路线。
一条是从塞流西亚出发,沿幼发拉底河左岸西北行,渡巴里赫河至内塞佛里昂(今伊拉克腊卡)。再向西北行至阿帕美亚城,转西南行抵安都城(今土耳其安塔吉亚)。安都城是古希腊塞流古王国的都城。罗马帝国时是罗马“东方”总督的治所,也就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国的国都。当时,这座城市规模之大、繁荣程度不亚于塞流西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中国的丝织品到达这里后,再通过它的港口转贩到欧洲各地。或从安都城北上转西行,越小亚细亚的托罗斯山脉,到小亚细亚的首城埃弗塞斯(今土耳其厄斯塞希)。这条路我国史籍多称“中道”,公元前3至2世纪,塞流古王国强盛时,多取此道。公元前2世纪中叶塞流古王国衰落后,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段,由于汉代中国与安息建立了外交和通商关系,畅通无阻,而西段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上游政局混乱,曾一度衰落。后因叙利亚沙漠北缘的绿洲上兴起商队城市帕尔米拉(今叙利亚塔德漠尔)和杜拉欧罗普,从公元7世纪后期起,使得行经沙淇的这一条路便成为丝路西段的南道,公元272年,罗马灭亡帕尔米拉后,西段南道随之而衰落。
西段还有北道,东起太西丰,沿底格里斯河左岸北上,经古亚述都城尼尼微,西北行至阿帕美亚城,再转西南行至安都城。这条路因在北方,雨量充足,水草丰盛,在希腊化时代,商队为避免夏季炎热,几乎都走这条路。后因罗马帝国与萨珊朝波斯争夺两河流域以北经常发生战争,这条路线再无多大改变。
总之,丝绸之路四大段全长7000多公里,横贯欧亚大陆,对加强,卜西人民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抨着巨大作用。它把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连接起来,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条文明之路、进步之路和友谊之路。